第 44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 44 章
掌燈時分,鎮國公府大門前停了幾輛馬車。
片刻,五個中年男子一臉凝重的跨過門檻,往裏走去。方過角門,便見一人迎面而來,其人面帶愁緒,拱手道:“諸位大人來了。”
為首的灰袍男子,扶起他的手,視線越過這人往後瞧,盞盞昏黃的燈籠輕晃,依稀能看清最南邊的院落裏,燈火通明。
“敬之,老師多日不見客,今日忽地來信喚我們夤夜來此,你可知是為何?”
張敬之搖頭,嘆道:“別說諸位大人了,便是我……這些日子裏連父親的面都不曾見過一回。”
幾人互相對視一眼,各自臉上都帶著凝重。
張敬之側身讓開路,比手道:“諸位且隨我來,父親在書房等著諸位。”
夜色漭漭,弦月掛在上空,照不明地上的小徑。
一眾人到書房前,張敬之上前敲門,須臾,裏頭一道雄厚的聲音傳出:“進。”
鎮國公坐在上首,披著件氅衣,身前放著一個暖爐,他手裏握著一卷書。許是開門見了風,擡袖咳了幾聲。
擡頭的瞬間,眾人看清他的面容,不由得心下大駭。
只見他面頰凹陷,雙眼無神,眼底烏青極重,像是大病了一場。
張敬之一怔,上前幾步,急聲道:“父親!”
鎮國公擺手,示意他退下。他扯了扯欲滑落的大氅,咳了幾聲,這才一一掃過幾人的臉,緩緩道:“你們來了。近來朝中可有什麽要緊之事啊?”
方才那灰袍的人拱手道:“老師,大喜事啊。您不知,這幾日您不在朝,朝野上下一片渙散,幾位老臣紛紛上書陳情新政之弊端,而今陛下已有松口的跡象。前些日子,連夜召集安國公、裴清川一行人入宮,今夜更是將裴清川扣留在宮內,只怕這天是要變了。”
鎮國公眉頭動了動,看著他:“順儀,這些事可有你們在其中推波助瀾?”
齊順儀頷首應是:“我任吏部侍郎十一年,何人不知我是老師的學生,如今這個時候,學生便是不說話,亦有人為學生開口。”
其餘幾人也附和。
“國公爺,咱們祖上可都是隨太宗皇帝打江山的人,若從龍之功這等功績,都不能封妻蔭子,那誰願意在戰場拼死拼活!”
“正是,陛下此舉,實在寒我等之心。”
“陛下近年多有提拔寒門學子,這些年來,朝中寒門出身的不在少數,世家子弟卻不得重用。如今已是如此,待我等過身之後,只怕家中會更加衰敗。”
“陛下年紀尚輕,有抱負是好事,只是朝堂縱橫謀劃,還須多思量,多考慮吶。”
聽到此處,鎮國公眉頭擰緊,看向說話之人,冷哼一聲道:“齊國公,隔墻有耳,陛下是你我能非議的嗎?”
齊國公被他這話說的一滯,他看看四周,見門窗都緊閉,這才低聲道:“話是糙了些,理卻是這麽個理。國公爺如此忌諱,難不成……您不想幹了?”
話才落下,張敬之一個眼刀過來,瞪著他:“齊國公這是何意,如今您還站在我張家的地方,可小心禍從口出啊。”
齊國公哼笑一聲,並不理會他話中的威脅之意。
齊順意不悅的看著他,正欲開口諷他一兩句。
這時,坐在上首的人忽地說了一句話。幾人霎時驚楞在原地,不可置信地看著鎮國公。
他說:“齊國公說的是,老夫累了。”
齊順意急步上前,“老師,您何出此言?如今形式正好,陛下已有妥協之跡象,緣何在這個檔口,忽然就要……”
“是啊,國公爺,只需再堅持幾日,陛下定然會廢止行政。”
……
幾人你一言我一語,說了好些。
鎮國公靜靜地等著他們說完,手伸向火爐,肅聲道:“諸位方才也說了,陛下會‘妥協’。”
他忽然笑了一聲,聲音蒼涼:“一國之君竟要妥協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可笑嗎?這些日子我想了許多,也思量過新政,甚至翻閱過許多前朝舊事,陛下此舉,雖會損世家之利益,然長久下去,必然是益處更多。”
“可是……”
“沒有什麽可是,諸位,你我是受益者,自然不願接受新政。但諸位可曾想過,若我朝長久這般下去,百年之後,會不會又變成前朝那般。”
他咳了幾聲,啞著嗓子繼續道:“以史為鑒,前朝是因外戚幹政,最終滅亡。可追根溯源,還不是因為,朝堂上上下下皆是他們安排的自己人。皇帝成了傀儡,外戚在背後把控。”
他一一掃過堂下眾人面容,悲戚道:“這天下,終究是陛下的天下。我老了,又白發人送黑發人,實在是沒有心力去做別的。張氏一族,也不可因我一人而遭受禍患,遺臭萬年。子孫若有能力,他日亦可封侯拜相,若他平庸,至少我攢下的功名,能護他們安穩過一生。”
張敬之想起自己兒子慘死的樣子,一時心底很有觸動。
但其餘幾人,總歸是心有不甘:“國公爺……”
鎮國公揮手,不欲再與之多言,掩袖咳著。
眾人皆是追隨他多年的人,誰還看不明白他的意思,只沈默地站著。不多時齊國公冷哼一聲拂袖離去,隨後眾人也陸陸續續的離開了。
書房裏安靜了下來。
鎮國公看著空空的屋子,視線落在身側的硯臺上,再往旁邊,是一封未抄完的《心經》。
他一頁頁翻看著,一時悲從中來。孫七郎頑劣,卻最為孝順。府裏上下,兒子孫子十多個,可唯有他一人,請安從不曾落下過一日,他在書房處理公務時,他也會時常替他研墨。
可孫兒卻死了,他死後,他看的分明,這偌大的孫府,沒幾個人是真心實意地為七郎悲傷,更多的,則是慶幸沒有連累到他們自己。
子孫教成這樣,他無顏面對祖先。
那幾日午夜夢回間,再見先帝,是他臨終前拉著自己的手托孤。
半夜驚醒,他枯坐半宿。
在朝堂多年,他身居高位,培養文臣數百名,被人恭維的多了,居然忘了自己初入朝堂的志向,也忘了先帝的囑托。
只希望一切不會太遲,他當真是愧於先帝啊。
鎮國公閉上眼,有淚珠從眼角滾下。
一聲悲嘆在空曠的屋內,飽含著壓抑的痛楚。
“肅之……”
*
翌日,天色蒙蒙亮,各色朝服的官員已經陸陸續續地到了宣德殿前。
皇帝尚未來,人群中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低語著,有人歡喜、有人憤慨。
身著青袍的霍頡站在末尾,看著宮墻琉璃瓦上落著的幾只麻雀,滿面愁容。
餘光見身前之人往前走了,他隨之而動,豈料腳步才擡起,身子便被人重重一撞,他一個趔趄,險些栽倒在地。
堪堪穩住笏板和頭頂烏紗帽,定睛一瞧罪魁禍首,是位紅色官袍的武將。
他識得這人,乃兵部侍郎張原的嫡子,張墉。時常隨同裴清川一同處理公務,二人私交甚篤。
他生得濃眉大眼,一身正氣,足足八尺有餘,霍頡一介文官,如今年歲已長,愈加的清瘦,張墉立在他面前跟一堵墻似的。
見張墉斜眼看著自己,他大概是猜到了原委,心中微有苦澀,面上卻斂了一開始的愁郁,躬身作揖。
“張大人。”
張墉冷哼一聲,擡手虛扶了下他的手臂,道:“這青天白日的,霍大人可要當心著腳下,免得站錯了地方,摔了跟頭。”
霍頡面無波瀾地道謝:“多謝大人提醒,奈何今朝風大,臣年老體弱,颶風之下,步子不穩亦是身不由己。”
張墉瞪了他一眼,甩甩袖子離開了。
他就說張墉這等酸腐書生是最頑固之人,何必要白費力氣去與他浪費口舌。
偏偏自己那不中用的弟弟非要娶霍家女,偏偏他霍頡兩袖清風,多年前也是一位在朝堂之上舌戰群儒,站在權貴的對立面,只為一貧苦寡母討回公道之人。
如今這般,實在是令人痛心。
霍頡看著青年的背影漸遠,攥緊了廣袖之下微微發抖的手,竭力地控制住自己不表現出異常來。
……
這日早朝,連日稱病的鎮國公終於露了面,皇帝準備散朝時,一直沈默的他往前一步,手執笏板,跪在地上,俯首道:“陛下,自昔年太宗初建我朝,到如今已百年。如今陛下當政,朝野上下一片清明,民生繁榮,臣托個大,也算是不負先帝所托。”
皇帝面無表情地看著跪在地上的人,手指撥弄著玉扳指,摸不清他忽而提起先帝的意思。
待他語畢,收回視線,淡聲道:“愛卿的忠心,朕明白,退朝吧。”
鎮國公卻不肯起,身子伏的愈低,道:“陛下,老臣還有事要奏。”
皇帝想起今晨聽到侯府為裴清川與昌寧伯爵府定下的親事這一荒唐事,心裏冷笑:“講。”
鎮國公俯首:“陛下,老臣跟隨先帝從潛邸到京都,已有三十九年,到如今陛下您登基,我大景上下一片繁榮。如今有左相、工部尚書馮征、以及太傅等德高望重之人,亦有長寧侯府裴清川、將軍府孟序秋、張墉、景征等年輕有為之人效力。”
他跪在地上,腦袋深深地置在手背,乞聲道:陛下,臣今歲已七十有三,早已是知天命的年紀了,臣想歇一歇了,還望陛下恩準。”
他話方落,朝野一片震驚,皇帝手指的動作一滯,正了正身子看向他。
殿中當即有幾人站出來,說著挽留的話,鎮國公卻不理不睬,俯首在地,只一聲聲地喚著陛下,聲音悲戚。
官家不知他這般說是為何,思量半晌也得不出結論,眉頭皺的越深。
他冷眼看著朝下勸阻鎮國公的人,再看看一些震驚卻欣喜的人,朝中陣營和站隊十分分明。
他摩挲著扳指,將視線落在俯首在地的人身上。
他初登基,是鎮國公一心輔佐,這兩年明爭暗鬥的,他也不曾再仔細看過他。
當下一看,才發現,鎮國公早已兩鬢皆白,面帶病容,是弱不禁風的樣子。
他收回目光。
“準。”
……
鎮國公府。
前堂,鎮國公一身素袍坐在上首,滿頭銀絲,雙眼柔和地望著掌心的長命鎖,撫摸在上面的指尖甚至有些發抖。
外面哄鬧聲漸近,他將長命鎖收進懷中,正色看向來人。
昌寧伯明耀與其夫人孫氏相攜著進來,孫氏捏著帕子急匆匆到鎮國公膝前,焦急道:“爹爹,您怎的忽然要辭官,可是出了什麽事?怎麽都不告訴女兒一聲,您要是有個三長兩短的,讓我這做女兒的可怎麽辦?”
鎮國公看著這個面容與已故發妻像了七分的臉,心中再多的煩悶和惱火也消散了些。
他嘆了口氣,像兒時哄她一般摸了摸孫氏的腦袋,聲音有些縹緲:“我只是年紀大了,想歇歇了,傾兒不必太過憂心。”
孫氏擡袖沾淚:“今日夫君回府說了這事,我即刻便來了,不見父親您一面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安心的。”
鎮國公面上浮現些笑意,看看孫氏又看看明耀,道:“你二人有心了。”
孫氏擡首又道:“三娘也鬧著要來,但她如今好事將近,正是忙的時候,便將她留在府裏了,過些日子女兒再帶著她來看父親您。”
話落,鎮國公臉上的笑意淡了許多,孫氏未察覺,仍道:“說起來,這回三娘的事能成,還多虧了父親您,您先前說過裴家的那小子是個人品貴重之人,偶爾在我們面前提及他,言語之間也多是讚賞,否則女兒怎麽會和他裴家結親,畢竟……”
話至此,明耀忽地咳了一聲打斷她的話,孫氏也才反應過來似的止住了口,有些戚戚然地看向鎮國公。
孫家七郎前些日子沒了,雖說錯在七郎自身,這事兒可是裴清川受理處理的,她就怕鎮國公憶起這事來,對裴清川有更多的成見。
她心裏頭敬重父親,但她也愛女兒,自是不願因這事兒,父親生了三娘的氣,兩人之間有齟齬。
說起來,對於孫七郎,孫氏心裏頭的怨憤也不是一日兩日的了。
這個紈絝貨,是孫氏兄長的發妻生的兒子,對於這個嫂嫂,孫氏更是一肚子的厭煩。
她是鎮國公幺女,上頭最大的兄長要長她十六歲,父親平素太忙沒空管自己,多數時間她都是兄長在管,養的頗為驕縱。
兄長未成家前,什麽都念著自己,吃的玩的用的,給自己的無一不是好的,她心中最敬重兄長。
可等他成親之後,與嫂嫂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鬧的,攪得家裏不得安寧。兄長無瑕顧及自己,嫂嫂也不待見,總是明裏暗裏的諷刺他們兄妹。
有一回大冬天的,還因為下雪之後地滑,孫氏腳下不穩將手中捧的溫酒灑她身上,趁著兄長不在家,嫂嫂不分青紅皂白地便罰她跪了祠堂。
天寒地凍的數九天,孫氏又冷又餓地捱了一夜,第二日才被下值回府的兄長找到,那時已經發高熱燒糊塗了。
那日之後,孫氏對嫂嫂的恨意達到了頂峰,幾乎是到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
孫七郎是嫂嫂的幼子,自幼養在她膝下,也是被嬌慣的不成樣子,打小就是個油嘴滑舌的紈絝子。
後來嫂嫂去世,鎮國公憐他幼年喪母甚是可憐,對他更是有求必應,無數次的犯錯後總是替他妥帖地收拾爛攤子。
孫氏不喜嫂嫂,也不喜紈絝的孫七郎,即便是如今孫七郎已經死了,她心裏頭的欣然遠比沈痛要多。
當下觀鎮國公臉色,心裏也不免忐忑,可千萬別因為一個死人耽擱了自己女兒的好事。
好在鎮國公沒有多說什麽,只是拍了拍她的肩頭示意人起來。
孫氏心裏的石頭才落地,正欲坐下,下一刻,又險些一口氣提不上來,有些震驚地看向鎮國公。
“把親退了吧。”
鎮國公摩挲著掌心的玉佩,視線落在堂中地上搖曳的樹影。
“父親!”
孫氏緊皺著眉頭,聲音尖利。
明耀臉色登時發白,惶惶然地看著老丈人,額頭已經滲出一層薄汗。
鎮國公沈沈出了一口氣,看著孫氏,聲音雄厚:“你也是自幼讀孔孟之人,我與你兄長教你許多,將你養的亭亭玉立、知書達理,難不成是讓去做這等趁人之危之事的嗎?”
他這等威嚴的模樣,已經有許多年不曾見過。
孫氏面色一白,腳步向後退,有些慌張地辯解:“父親,我沒有。”
鎮國公只目光沈沈看著他夫婦二人:“早就聽聞裴家二郎已有婚約,亦有人見過那女子面容,證實確有其人。三娘癡纏裴二郎多年,你我心知肚明,要是能成早八百年成了,何至於拖到今日,還是他被官家扣留在大內的時候,老夫雖老眼昏花,卻不至於此。”
沈默片刻,他聲音有幾分落寞:“裴二郎是個好孩子,三娘也是好孩子,莫讓三娘步你兄長後塵。”
孫氏張張唇,卻半句話都說不出來。
明耀一手攙住她的胳膊,低著頭盯著地面,另一只手輕撫著她的後背,不做言語。
風吹珠簾,發出清脆的碰撞聲。
孫氏捏了捏掌心,像是下定決心一般擡頭看著鎮國公:“父親,和一個自己心悅之人渡過餘生,總好過盲婚啞嫁。我不後悔,我相信三娘亦是。”
明耀眼底隱有情緒,握著孫氏的手緊了幾分。
鎮國公不欲再同她爭執,雙手撐著桌角起身,身影掠過互相攙扶的夫婦二人,走到門口,夕陽落在他的發頂和雙肩。
孫氏視線一直追隨著他,恍然間驚覺,一直偉岸的父親,身軀竟是如此的瘦弱,他的鬢角也不知是在何時全成了白發。
不歡而散之後,夫婦二人折返回府。
行至東街,馬車猛地顛簸了一下,孫氏本就煩悶,如此一遭心中氣更盛,她掀開車簾,怒目圓睜。
下一瞬,只覺一股強勁的風刮了過去,有個熟悉的身影一閃而過。
明耀擡袖為她擋了擋風,將人拉進來,自個兒探頭望了一眼,借著路邊打旋的燈籠,看清那人。
嘀咕道:“那不是霍頡霍大人嗎?城門都快關了,他騎馬出城做什麽去?”
孫氏皺皺眉,“他不是有個病殃殃的姑娘在東郊廟裏頭住著嗎,許是探望去了。”
明耀應了一聲,放下車簾,隔絕外面的一切。
夜幕降臨,京城的城墻在身後漸漸變小。
霍頡□□的馬兒蹄子奔騰的極快,穿梭在郊外的密林之中,夜色漸深,橫長出來的樹枝不慎劃過皮膚,頓時一陣火辣辣的痛感傳遍全身,他卻顧不得躲避,深陷的雙眼緊緊的盯著前方的路。
他手裏捏著安插在孟家的探子送來的密報,心中不斷地想著,快一點,再快一點。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掌燈時分,鎮國公府大門前停了幾輛馬車。
片刻,五個中年男子一臉凝重的跨過門檻,往裏走去。方過角門,便見一人迎面而來,其人面帶愁緒,拱手道:“諸位大人來了。”
為首的灰袍男子,扶起他的手,視線越過這人往後瞧,盞盞昏黃的燈籠輕晃,依稀能看清最南邊的院落裏,燈火通明。
“敬之,老師多日不見客,今日忽地來信喚我們夤夜來此,你可知是為何?”
張敬之搖頭,嘆道:“別說諸位大人了,便是我……這些日子裏連父親的面都不曾見過一回。”
幾人互相對視一眼,各自臉上都帶著凝重。
張敬之側身讓開路,比手道:“諸位且隨我來,父親在書房等著諸位。”
夜色漭漭,弦月掛在上空,照不明地上的小徑。
一眾人到書房前,張敬之上前敲門,須臾,裏頭一道雄厚的聲音傳出:“進。”
鎮國公坐在上首,披著件氅衣,身前放著一個暖爐,他手裏握著一卷書。許是開門見了風,擡袖咳了幾聲。
擡頭的瞬間,眾人看清他的面容,不由得心下大駭。
只見他面頰凹陷,雙眼無神,眼底烏青極重,像是大病了一場。
張敬之一怔,上前幾步,急聲道:“父親!”
鎮國公擺手,示意他退下。他扯了扯欲滑落的大氅,咳了幾聲,這才一一掃過幾人的臉,緩緩道:“你們來了。近來朝中可有什麽要緊之事啊?”
方才那灰袍的人拱手道:“老師,大喜事啊。您不知,這幾日您不在朝,朝野上下一片渙散,幾位老臣紛紛上書陳情新政之弊端,而今陛下已有松口的跡象。前些日子,連夜召集安國公、裴清川一行人入宮,今夜更是將裴清川扣留在宮內,只怕這天是要變了。”
鎮國公眉頭動了動,看著他:“順儀,這些事可有你們在其中推波助瀾?”
齊順儀頷首應是:“我任吏部侍郎十一年,何人不知我是老師的學生,如今這個時候,學生便是不說話,亦有人為學生開口。”
其餘幾人也附和。
“國公爺,咱們祖上可都是隨太宗皇帝打江山的人,若從龍之功這等功績,都不能封妻蔭子,那誰願意在戰場拼死拼活!”
“正是,陛下此舉,實在寒我等之心。”
“陛下近年多有提拔寒門學子,這些年來,朝中寒門出身的不在少數,世家子弟卻不得重用。如今已是如此,待我等過身之後,只怕家中會更加衰敗。”
“陛下年紀尚輕,有抱負是好事,只是朝堂縱橫謀劃,還須多思量,多考慮吶。”
聽到此處,鎮國公眉頭擰緊,看向說話之人,冷哼一聲道:“齊國公,隔墻有耳,陛下是你我能非議的嗎?”
齊國公被他這話說的一滯,他看看四周,見門窗都緊閉,這才低聲道:“話是糙了些,理卻是這麽個理。國公爺如此忌諱,難不成……您不想幹了?”
話才落下,張敬之一個眼刀過來,瞪著他:“齊國公這是何意,如今您還站在我張家的地方,可小心禍從口出啊。”
齊國公哼笑一聲,並不理會他話中的威脅之意。
齊順意不悅的看著他,正欲開口諷他一兩句。
這時,坐在上首的人忽地說了一句話。幾人霎時驚楞在原地,不可置信地看著鎮國公。
他說:“齊國公說的是,老夫累了。”
齊順意急步上前,“老師,您何出此言?如今形式正好,陛下已有妥協之跡象,緣何在這個檔口,忽然就要……”
“是啊,國公爺,只需再堅持幾日,陛下定然會廢止行政。”
……
幾人你一言我一語,說了好些。
鎮國公靜靜地等著他們說完,手伸向火爐,肅聲道:“諸位方才也說了,陛下會‘妥協’。”
他忽然笑了一聲,聲音蒼涼:“一國之君竟要妥協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可笑嗎?這些日子我想了許多,也思量過新政,甚至翻閱過許多前朝舊事,陛下此舉,雖會損世家之利益,然長久下去,必然是益處更多。”
“可是……”
“沒有什麽可是,諸位,你我是受益者,自然不願接受新政。但諸位可曾想過,若我朝長久這般下去,百年之後,會不會又變成前朝那般。”
他咳了幾聲,啞著嗓子繼續道:“以史為鑒,前朝是因外戚幹政,最終滅亡。可追根溯源,還不是因為,朝堂上上下下皆是他們安排的自己人。皇帝成了傀儡,外戚在背後把控。”
他一一掃過堂下眾人面容,悲戚道:“這天下,終究是陛下的天下。我老了,又白發人送黑發人,實在是沒有心力去做別的。張氏一族,也不可因我一人而遭受禍患,遺臭萬年。子孫若有能力,他日亦可封侯拜相,若他平庸,至少我攢下的功名,能護他們安穩過一生。”
張敬之想起自己兒子慘死的樣子,一時心底很有觸動。
但其餘幾人,總歸是心有不甘:“國公爺……”
鎮國公揮手,不欲再與之多言,掩袖咳著。
眾人皆是追隨他多年的人,誰還看不明白他的意思,只沈默地站著。不多時齊國公冷哼一聲拂袖離去,隨後眾人也陸陸續續的離開了。
書房裏安靜了下來。
鎮國公看著空空的屋子,視線落在身側的硯臺上,再往旁邊,是一封未抄完的《心經》。
他一頁頁翻看著,一時悲從中來。孫七郎頑劣,卻最為孝順。府裏上下,兒子孫子十多個,可唯有他一人,請安從不曾落下過一日,他在書房處理公務時,他也會時常替他研墨。
可孫兒卻死了,他死後,他看的分明,這偌大的孫府,沒幾個人是真心實意地為七郎悲傷,更多的,則是慶幸沒有連累到他們自己。
子孫教成這樣,他無顏面對祖先。
那幾日午夜夢回間,再見先帝,是他臨終前拉著自己的手托孤。
半夜驚醒,他枯坐半宿。
在朝堂多年,他身居高位,培養文臣數百名,被人恭維的多了,居然忘了自己初入朝堂的志向,也忘了先帝的囑托。
只希望一切不會太遲,他當真是愧於先帝啊。
鎮國公閉上眼,有淚珠從眼角滾下。
一聲悲嘆在空曠的屋內,飽含著壓抑的痛楚。
“肅之……”
*
翌日,天色蒙蒙亮,各色朝服的官員已經陸陸續續地到了宣德殿前。
皇帝尚未來,人群中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低語著,有人歡喜、有人憤慨。
身著青袍的霍頡站在末尾,看著宮墻琉璃瓦上落著的幾只麻雀,滿面愁容。
餘光見身前之人往前走了,他隨之而動,豈料腳步才擡起,身子便被人重重一撞,他一個趔趄,險些栽倒在地。
堪堪穩住笏板和頭頂烏紗帽,定睛一瞧罪魁禍首,是位紅色官袍的武將。
他識得這人,乃兵部侍郎張原的嫡子,張墉。時常隨同裴清川一同處理公務,二人私交甚篤。
他生得濃眉大眼,一身正氣,足足八尺有餘,霍頡一介文官,如今年歲已長,愈加的清瘦,張墉立在他面前跟一堵墻似的。
見張墉斜眼看著自己,他大概是猜到了原委,心中微有苦澀,面上卻斂了一開始的愁郁,躬身作揖。
“張大人。”
張墉冷哼一聲,擡手虛扶了下他的手臂,道:“這青天白日的,霍大人可要當心著腳下,免得站錯了地方,摔了跟頭。”
霍頡面無波瀾地道謝:“多謝大人提醒,奈何今朝風大,臣年老體弱,颶風之下,步子不穩亦是身不由己。”
張墉瞪了他一眼,甩甩袖子離開了。
他就說張墉這等酸腐書生是最頑固之人,何必要白費力氣去與他浪費口舌。
偏偏自己那不中用的弟弟非要娶霍家女,偏偏他霍頡兩袖清風,多年前也是一位在朝堂之上舌戰群儒,站在權貴的對立面,只為一貧苦寡母討回公道之人。
如今這般,實在是令人痛心。
霍頡看著青年的背影漸遠,攥緊了廣袖之下微微發抖的手,竭力地控制住自己不表現出異常來。
……
這日早朝,連日稱病的鎮國公終於露了面,皇帝準備散朝時,一直沈默的他往前一步,手執笏板,跪在地上,俯首道:“陛下,自昔年太宗初建我朝,到如今已百年。如今陛下當政,朝野上下一片清明,民生繁榮,臣托個大,也算是不負先帝所托。”
皇帝面無表情地看著跪在地上的人,手指撥弄著玉扳指,摸不清他忽而提起先帝的意思。
待他語畢,收回視線,淡聲道:“愛卿的忠心,朕明白,退朝吧。”
鎮國公卻不肯起,身子伏的愈低,道:“陛下,老臣還有事要奏。”
皇帝想起今晨聽到侯府為裴清川與昌寧伯爵府定下的親事這一荒唐事,心裏冷笑:“講。”
鎮國公俯首:“陛下,老臣跟隨先帝從潛邸到京都,已有三十九年,到如今陛下您登基,我大景上下一片繁榮。如今有左相、工部尚書馮征、以及太傅等德高望重之人,亦有長寧侯府裴清川、將軍府孟序秋、張墉、景征等年輕有為之人效力。”
他跪在地上,腦袋深深地置在手背,乞聲道:陛下,臣今歲已七十有三,早已是知天命的年紀了,臣想歇一歇了,還望陛下恩準。”
他話方落,朝野一片震驚,皇帝手指的動作一滯,正了正身子看向他。
殿中當即有幾人站出來,說著挽留的話,鎮國公卻不理不睬,俯首在地,只一聲聲地喚著陛下,聲音悲戚。
官家不知他這般說是為何,思量半晌也得不出結論,眉頭皺的越深。
他冷眼看著朝下勸阻鎮國公的人,再看看一些震驚卻欣喜的人,朝中陣營和站隊十分分明。
他摩挲著扳指,將視線落在俯首在地的人身上。
他初登基,是鎮國公一心輔佐,這兩年明爭暗鬥的,他也不曾再仔細看過他。
當下一看,才發現,鎮國公早已兩鬢皆白,面帶病容,是弱不禁風的樣子。
他收回目光。
“準。”
……
鎮國公府。
前堂,鎮國公一身素袍坐在上首,滿頭銀絲,雙眼柔和地望著掌心的長命鎖,撫摸在上面的指尖甚至有些發抖。
外面哄鬧聲漸近,他將長命鎖收進懷中,正色看向來人。
昌寧伯明耀與其夫人孫氏相攜著進來,孫氏捏著帕子急匆匆到鎮國公膝前,焦急道:“爹爹,您怎的忽然要辭官,可是出了什麽事?怎麽都不告訴女兒一聲,您要是有個三長兩短的,讓我這做女兒的可怎麽辦?”
鎮國公看著這個面容與已故發妻像了七分的臉,心中再多的煩悶和惱火也消散了些。
他嘆了口氣,像兒時哄她一般摸了摸孫氏的腦袋,聲音有些縹緲:“我只是年紀大了,想歇歇了,傾兒不必太過憂心。”
孫氏擡袖沾淚:“今日夫君回府說了這事,我即刻便來了,不見父親您一面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安心的。”
鎮國公面上浮現些笑意,看看孫氏又看看明耀,道:“你二人有心了。”
孫氏擡首又道:“三娘也鬧著要來,但她如今好事將近,正是忙的時候,便將她留在府裏了,過些日子女兒再帶著她來看父親您。”
話落,鎮國公臉上的笑意淡了許多,孫氏未察覺,仍道:“說起來,這回三娘的事能成,還多虧了父親您,您先前說過裴家的那小子是個人品貴重之人,偶爾在我們面前提及他,言語之間也多是讚賞,否則女兒怎麽會和他裴家結親,畢竟……”
話至此,明耀忽地咳了一聲打斷她的話,孫氏也才反應過來似的止住了口,有些戚戚然地看向鎮國公。
孫家七郎前些日子沒了,雖說錯在七郎自身,這事兒可是裴清川受理處理的,她就怕鎮國公憶起這事來,對裴清川有更多的成見。
她心裏頭敬重父親,但她也愛女兒,自是不願因這事兒,父親生了三娘的氣,兩人之間有齟齬。
說起來,對於孫七郎,孫氏心裏頭的怨憤也不是一日兩日的了。
這個紈絝貨,是孫氏兄長的發妻生的兒子,對於這個嫂嫂,孫氏更是一肚子的厭煩。
她是鎮國公幺女,上頭最大的兄長要長她十六歲,父親平素太忙沒空管自己,多數時間她都是兄長在管,養的頗為驕縱。
兄長未成家前,什麽都念著自己,吃的玩的用的,給自己的無一不是好的,她心中最敬重兄長。
可等他成親之後,與嫂嫂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鬧的,攪得家裏不得安寧。兄長無瑕顧及自己,嫂嫂也不待見,總是明裏暗裏的諷刺他們兄妹。
有一回大冬天的,還因為下雪之後地滑,孫氏腳下不穩將手中捧的溫酒灑她身上,趁著兄長不在家,嫂嫂不分青紅皂白地便罰她跪了祠堂。
天寒地凍的數九天,孫氏又冷又餓地捱了一夜,第二日才被下值回府的兄長找到,那時已經發高熱燒糊塗了。
那日之後,孫氏對嫂嫂的恨意達到了頂峰,幾乎是到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
孫七郎是嫂嫂的幼子,自幼養在她膝下,也是被嬌慣的不成樣子,打小就是個油嘴滑舌的紈絝子。
後來嫂嫂去世,鎮國公憐他幼年喪母甚是可憐,對他更是有求必應,無數次的犯錯後總是替他妥帖地收拾爛攤子。
孫氏不喜嫂嫂,也不喜紈絝的孫七郎,即便是如今孫七郎已經死了,她心裏頭的欣然遠比沈痛要多。
當下觀鎮國公臉色,心裏也不免忐忑,可千萬別因為一個死人耽擱了自己女兒的好事。
好在鎮國公沒有多說什麽,只是拍了拍她的肩頭示意人起來。
孫氏心裏的石頭才落地,正欲坐下,下一刻,又險些一口氣提不上來,有些震驚地看向鎮國公。
“把親退了吧。”
鎮國公摩挲著掌心的玉佩,視線落在堂中地上搖曳的樹影。
“父親!”
孫氏緊皺著眉頭,聲音尖利。
明耀臉色登時發白,惶惶然地看著老丈人,額頭已經滲出一層薄汗。
鎮國公沈沈出了一口氣,看著孫氏,聲音雄厚:“你也是自幼讀孔孟之人,我與你兄長教你許多,將你養的亭亭玉立、知書達理,難不成是讓去做這等趁人之危之事的嗎?”
他這等威嚴的模樣,已經有許多年不曾見過。
孫氏面色一白,腳步向後退,有些慌張地辯解:“父親,我沒有。”
鎮國公只目光沈沈看著他夫婦二人:“早就聽聞裴家二郎已有婚約,亦有人見過那女子面容,證實確有其人。三娘癡纏裴二郎多年,你我心知肚明,要是能成早八百年成了,何至於拖到今日,還是他被官家扣留在大內的時候,老夫雖老眼昏花,卻不至於此。”
沈默片刻,他聲音有幾分落寞:“裴二郎是個好孩子,三娘也是好孩子,莫讓三娘步你兄長後塵。”
孫氏張張唇,卻半句話都說不出來。
明耀一手攙住她的胳膊,低著頭盯著地面,另一只手輕撫著她的後背,不做言語。
風吹珠簾,發出清脆的碰撞聲。
孫氏捏了捏掌心,像是下定決心一般擡頭看著鎮國公:“父親,和一個自己心悅之人渡過餘生,總好過盲婚啞嫁。我不後悔,我相信三娘亦是。”
明耀眼底隱有情緒,握著孫氏的手緊了幾分。
鎮國公不欲再同她爭執,雙手撐著桌角起身,身影掠過互相攙扶的夫婦二人,走到門口,夕陽落在他的發頂和雙肩。
孫氏視線一直追隨著他,恍然間驚覺,一直偉岸的父親,身軀竟是如此的瘦弱,他的鬢角也不知是在何時全成了白發。
不歡而散之後,夫婦二人折返回府。
行至東街,馬車猛地顛簸了一下,孫氏本就煩悶,如此一遭心中氣更盛,她掀開車簾,怒目圓睜。
下一瞬,只覺一股強勁的風刮了過去,有個熟悉的身影一閃而過。
明耀擡袖為她擋了擋風,將人拉進來,自個兒探頭望了一眼,借著路邊打旋的燈籠,看清那人。
嘀咕道:“那不是霍頡霍大人嗎?城門都快關了,他騎馬出城做什麽去?”
孫氏皺皺眉,“他不是有個病殃殃的姑娘在東郊廟裏頭住著嗎,許是探望去了。”
明耀應了一聲,放下車簾,隔絕外面的一切。
夜幕降臨,京城的城墻在身後漸漸變小。
霍頡□□的馬兒蹄子奔騰的極快,穿梭在郊外的密林之中,夜色漸深,橫長出來的樹枝不慎劃過皮膚,頓時一陣火辣辣的痛感傳遍全身,他卻顧不得躲避,深陷的雙眼緊緊的盯著前方的路。
他手裏捏著安插在孟家的探子送來的密報,心中不斷地想著,快一點,再快一點。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